图为:麦地据中央气象台预测,未来十天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小麦赤霉病,需紧密防控。据理解,不受今年冬春气温偏高,降水多等不利因素影响,小麦赤霉病、蚜虫等病虫害呈圆形再考虑趋势,如不展开及时防控,或减产10%-30%左右。…图为:麦地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,未来十天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小麦赤霉病,需紧密防控。
据理解,不受今年冬春气温偏高,降水多等不利因素影响,小麦赤霉病、蚜虫等病虫害呈圆形再考虑趋势,如不展开及时防控,或减产10%-30%左右。不过,栽种户在预防小麦赤霉病中,更容易罪以下5个误区。
只凭老经验办事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,再次发生风行不受多方影响,如菌源量多少、小麦品种的抗性、抽穗扬花期降雨日数和降雨量、田间相对湿度等,因此在避免中要综合考虑到。切忌只凭往年的经验,只侧重天气否大雨,而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,导致不必要的损失。 错失最佳预防时间 小麦赤霉病的用药期为“抽穗到扬花期”,但是在如此宽的时间内,有所不同时间段用药的效果大不相同。过早或过晚用药效果都不尽人意,因此必须做到好最佳预防时间。
经验证明,在小麦齐穗到5%扬花时开始喷药的效果最差,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夺。 农药自由选择不讲究 当前,市面上有几十种预防小麦赤霉病的药物,有些农户长年自由选择一种药物,或者自由选择不科学,更容易产生抗药性,防治效果不欠佳。因此,必须留意用药的科学性,一是戊唑醇、咪鲜胺、氰烯菌酯等轮流用;二是有所不同起到机理药剂的准确用于,保证药剂被有效地吸取。
喷药时忽略对兑量 在确保用药量的提早下,亩用水量不应在40-60L之间,才能充份将农药混拌均匀分布。但是有些栽种户为了图省事,每亩地要用15L水来币值药,很难将药剂混匀,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,甚至导致药害。 预防次数过于 许多栽种户有一个误区,实在我早已展开喷药了,认同能有防治效果。
其实不然,必须根据菌源量、天气以及喷药效果,来保证预防遍数。对往年病情严重或是一次防治效果很差的田块,须要展开二次预防。
本文来源:JN江南体育-www.hajdc.com
Copyright © 2002-2024 www.hajdc.com. JN江南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44312025号-5